超半数国人超重?国家喊你管理体重喽!
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不允许你胖”“国家喊你减肥”。从两会热议到全民行动背后反射出我国肥胖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在社会审美标准下的个人焦虑。
国家为什么不允许你胖?超重和肥胖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中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数据骇人!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18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4.3%和16.4%,使得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总发病率超过了50%。在6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1.1%和7.9%,并且这一趋势正在逐年上升。研究预测,如果当前趋势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和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可能分别上升至70.5%和31.8%。
肥胖绝非仅关乎外观体型,它还会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众多研究证据表明,肥胖与体内炎症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脂肪性肝病、慢性肾脏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随着全国肥胖率的快速上升,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亦随之增加,这不仅直接增加了家庭的医疗开支,也间接加重了经济负担。该如何做?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体型胖瘦的重要指标之一。BMI=体重(kg)/身高(m)2。(例:身高160cm,体重60kg,BMI为60/1.62=23.44)24≤BMI>27.9称为超重,BMI≥28成为肥胖。测量腰围。在我国,正常腰围的标准被定义为男性小于85厘米,女性小于80厘米。当男性的腰围达到或超过90厘米,女性达到或超过85厘米时,可诊断为中心型肥胖。根据脂肪组织在体内积累的位置不同,肥胖可以分为外周性肥胖和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区域过度积累的情况。研究显示,与外周型肥胖相比,中心型肥胖的个体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来源:pixabay)
合理膳食是全民健康的关键一环。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22)》为公众提供了清晰的饮食框架,从金字塔底层到金字塔顶端分别囊括了每天应该摄入的由多到少的食物种类,建议每天摄入平均12种食物,每周不少于25种食物,有粗有细,荤素搭配;定时定量规律进餐;少吃零食,少喝饮料;适当改变进餐顺序,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等等。有需求的朋友可以进行个人体成分分析,了解自身的肌肉和脂肪含量,从而为自己制定一个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打响体重管理攻坚战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