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仪征枣林湾音乐节的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寒风中,乐迷们裹紧衣物踏上归途,有这样一群身影仍在雨中收尾——他们中,有并肩抗寒的医警夫妻,有坚守岗位的白衣团队,用两天的全程值守,为这场音乐狂欢筑牢了抵御寒潮的安全防线。
医警夫妻档:寒雨里的双向奔赴

“来,披上这个保暖毯,我给你测下体温。”1号应急出口的医疗点前,我院神经内科医师张旭正快速为一名因淋雨受凉、浑身发抖的乐迷裹紧保温装备,自己的白大褂袖口早已被雨水浸湿。不远处的人流疏导岗,她的警官丈夫正冒雨引导退场人群,反光雨衣在昏暗天色中格外醒目,寒风卷着雨滴打在脸上,他却始终保持着规范的疏导手势。

为期两天的音乐节恰逢强降温降雨,气温骤降,寒风裹挟着冷雨浸透衣物。张旭所在的医疗点不断接到求助:有乐迷因长时间淋雨引发感冒发热,有年轻人蹦跳时不慎滑倒擦伤,还有老人因低温出现手脚冰凉、反应迟钝等轻度失温症状。她一边快速处置伤口、发放退烧药和姜茶,一边耐心叮嘱保暖事项,忙得连喝口热水的时间都没有。她的丈夫则要顶着风雨维护秩序,既要防止人群因路滑发生踩踏,又要协助引导乐迷到服务台领取免费雨衣,直到深夜散场才敢搓揉冻得僵硬的手指。“偶尔抬头能看到对方的身影,就觉得再冷也能扛过去。”这对夫妻的默契,在寒雨中愈发动人。
白衣战队:风雨中的“健康灯塔”

张旭的坚守,是我院保障团队的日常写照。此次音乐节,医院选派12名医务人员驻守1号应急出口医疗点,由团委书记华飞带队统筹,提前备足了保暖毯、姜茶、退烧药、外伤敷料等物资,应对低温多雨天气可能引发的各类状况。

首日傍晚,冷雨突然加大,医疗点瞬间迎来接诊高峰,一小时内便有30余名乐迷求助。医护们在透风的站点里,裹着厚重的防寒服依然挡不住寒意,只能轮流靠喝姜茶驱寒,却始终保持着高效处置节奏:为擦伤患者清创包扎时,特意用温盐水冲洗伤口避免二次刺激;为感冒发热患者测量体温时,先用手捂热体温计再贴近皮肤;发现有轻度失温症状的乐迷,立即用保暖毯包裹身体,递上热糖水帮助恢复体温。从正午的冷雨绵绵到深夜的寒风刺骨,他们的身影始终穿梭在医疗点与人群之间,与其他点位联动构建起“现场处置-保暖干预-紧急转诊”的完整保障链。
次日雨势转细,寒意却更甚。医护人员的白大褂口袋里多了包暖宝宝,既能分给需要的乐迷,也能在巡诊间隙给自己暖手。她和同事们调整了保障策略,增加移动巡视频次,穿梭在人群中主动询问“有没有不舒服”。有位乐迷因低血糖险些晕倒,护士立刻递上葡萄糖水,张旭则蹲在一旁监测生命体征,直到对方状态平稳。与此同时,她的丈夫正配合安保团队排查隐患,在人潮密集处维持秩序,确保医疗通道始终畅通。两天里,这样的“分工协作”在雨幕中反复上演,成为舞台外最动人的场景。
微光汇聚:寒夜里的城市温度
这场保障的背后,是医院医务科的周密部署:提前研判降温天气风险,制定针对性应急方案,预留应急病床,确保物资、人员“双到位”。当乐迷们沉浸在音乐的热情中,医护们在医疗点默默守护健康,警官们在风雨中维护秩序,不同岗位的守护者用坚守驱散了寒意。

音乐终会落幕,但温暖从未缺席。从医警夫妻的双向守护到白衣团队的合力抗寒,他们用冻红的双手和滚烫的责任心,换来了音乐节的平安落幕,也让每一位乐迷感受到了仪征这座城市的温度。向这些寒潮中的幕后英雄,致敬!
仪征医院徐梦|文 余祥|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