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面锦旗,一封封书信,传递着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温度。它们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患者笔尖的真情、手中的敬意,更是医者日夜坚守的见证。今天,我们翻开这些满载温暖的“信物”,一同走进呼吸科、神经内科与心血管内科的医患故事,聆听那些藏在字里行间、映在锦旗之上的感动瞬间……

先从呼吸科说起。“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这面绣着鎏金大字的锦旗,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张爷爷亲手送来的。
“我又来给你们添麻烦了。”这是张爷爷每次入院时常说的话。作为一名无儿无女的“五保户”,没有家人的陪伴,他的世界本该是寂静而孤独的。然而,在呼吸科,他找到了“家人”。
此前他因反复咳嗽、呼吸困难辗转多日,王翔主任和张捷医生熟知他的病史和脾气,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雾化吸入与康复训练方案,还每天耐心指导他调整呼吸节奏。秦亚云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则默默成为他的“临时女儿”。她们记得他的习惯,会在夜里为他轻轻掖好被角,会在闲暇时陪他说几句家常。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对于张爷爷而言,却是冰冷病房里最温暖的光。
出院时,张爷爷特意写下感谢信:“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目光转向神经内科,这里藏着一份跨越三年时光直至生命尽头仍未褪色的感恩。
93岁的李爷爷曾在科室住院治疗三年,医护团队始终用专业与耐心陪伴他对抗病痛,从调整用药方案到日常康复护理,从缓解身体不适到疏导情绪焦虑,从未有过一丝懈怠。遗憾的是,李爷爷近日不幸离世,但他在生前反复叮嘱子女:“一定要给神经内科的医生护士们送一面锦旗、写封表扬信,没有他们,我撑不了这么久。”
如今,家属专程将一面书写“医德高尚仁心仁术,精心护理爱洒人间”的锦旗送到了科室,亲手交到了科主任李艳杰、主治医生李敏、护士长王佳丽和责任护士赵宏艳手中。配上字里行间满是不舍与感激的表扬信,成了医患之间最沉甸甸,也最温暖的告别。

最后,翻开心血管内科的这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仪征化纤退休老职工子女的动容与归属感。信中写道,父亲因心脏不适入院时,一家人本以为医院早已不归仪征化纤管理,往昔熟悉的“老职工待遇”会随之远去,却没想到从入院问诊到制定诊疗方案,再到日常护理叮嘱,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始终耐心细致,不仅精准控制了老人的病情,更让他们处处感受到如“自家人”般的关怀与重视。他在信中动情写道:“虽然贵院已从仪化公司改制分离,但在我们这些仪化老职工和家属的心中,它依然保留着那份“职工医院”般的亲切与温暖。从医生精湛的医术到护士们无微不至的护理,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贵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锦旗与感谢信,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致敬,而是医护人员用专业与真心,与患者及家属共同书写的温暖答卷。从呼吸顺畅的重生,到三年守护的告别,再到危急时刻的俯身照料,不同的科室,不同的故事,却有着同样的底色——那是把患者放在心上的责任,是超越归属与身份的关怀。这些藏在字里、映在旗上的感动,会继续成为医护团队前行的力量,也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患者,都能感受到“被当作家人”的安心。
仪征医院秦亚云 余菲 徐梦|文字 徐梦|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