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轮中秋月,又是万家团圆时。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在窗外静静地悬着,清澄生辉。带着中秋的思念、淡淡的期盼,楞楞地看着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镜,相互注视,相互感受那一份剪不断的家国情。
中国人对月亮特别有感情,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月亮是古典的、美丽的,它是诗歌散文、童话传说,总是与故乡、祖母、乌蓬船、袅袅炊烟,与嫦娥姐姐、阿娇妹妹联系在一起的。翻开唐诗宋词,写月吟月的诗文不计其数。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个写月亮的专家,他的诗中既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快乐,也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寂寞,更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放与坦荡;“旷野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在孟浩然的笔下,月亮却有一种超逸归隐之气;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的月亮变成了一个闲情逸致的高人;到了张继那里,月亮和他一样忧愁,心事重重,于是写出了著名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再看著名的词《水调歌头.中秋》,苏轼写月照人,写人怨月,人月合写,特别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终于在“照无眠”的明月中,寻求到了一种安慰,表现出旷达积极的心情。千年明月照今世,明月曾照旧时人。如今,诗人们一个个消失在了时光深处,只把一轮明月留下来,只把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留下来,只把描写月亮的千古美文诗词留下来。有时候我在想,其实他们并没有消失,他们一个个分明就站在历史时光的隧道里,站在那一轮明月下,他们的血脉、他们的情感将要在我们这些同祖同宗人身上得到继承与延伸,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传承吧。
中秋团圆,是皓月当空下对家国情怀的致敬。千里明月夜,佳人共赏时。中秋佳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是诗意的浪漫,更是丰富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蕴藏着华夏儿女对小家团圆、大家幸福、国泰民安的祈愿和追求,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融合的愿望,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信念,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仰望历史的天空吧,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砥砺着“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的斗志,以此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始终激励着人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勇毅前行。
举头望窗外,朗月在天、月华如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老先生说得多好啊。千百年来,中秋月圆高悬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寄托依恋家园的情,照亮思念乡亲的眼,指引归家团圆的路。在此时此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到故乡,与家人团圆在那一轮千古不变的中秋圆月下,这就叫花好月圆,是中国人对生活最美好的期盼。